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
汽配行业发展趋势
来源:锐莱恩特发布日期:2016-11-30 11:24
汽车工业作为全球工业的龙头行业,其发展与变革,始终对于全球经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。特别是20世纪末,汽车工业已经打破了国家地域的限制,形成了全球化的市场与生产的格局,并带动着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,如公路建设、石油石化、机器制造、钢铁、电子等。许多国家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,例如我国汽车工业每年对机床的需求占机床总量的24%,交通运输用油占全国汽油消耗量的90%左右,柴油消耗占20%,钢材占5%,轮胎占40%,玻璃占4.5%,塑料占11%,油漆占10%,它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相关工业的拉动和带动有十分明显的效果,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处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,它更具有拉动消费的火车头作用。前不久一些国外汽车巨头企业实行行业内的合并与重组,其目的就是要集中优势、优化资源配置,进一步占领全球市场,打败竞争对手。 
由行业的基本情况介绍,可以看出,国外的汽配行业由上可看,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也发生了新的变化,从发展趋势看,国外汽配产业已具有了组织集团化、技术高新化、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征。 
1、 形成模块化分级供应体系 
为了降低生产成本,简化汽车制造工艺,节省装配时间,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开始要求零件厂成套、成系统供应,向装配模块化发展。如仪表板生产厂不仅要生产仪表板,而且要代替主机厂将仪表板上的仪表、电气件、电线束、风道等部件装上去,向主机厂提供一个仪表板模块,这样装车即可。模块化生产方式能较好适应汽车产品多样化、个性化和新车型快速上市的要求。整车厂为快速开发新车型,降低成本,满足环保、安全、通讯等要求,研发投资负担日益加重,便将模块的设计制造分给零部件厂,全球采购,实行模块化快速高效装配,形成模块化供求体系。零部件全球采购、系统配套、模块供货已成为潮流。世界汽车生产企业为简化汽车制造工艺,节省装备时间,已开始要求零部件企业成套、成系统供应,向装配模块化发展。 
目前,世界各大制造厂自制率都在30%左右,其余零部件则以产品质量、价格、供货条件面向国际化采购。只有少数规模巨大、技术先进、能生产系统模块的零部件大公司才能向整车厂直接供货,而生产部件模块的厂商只能供应系统模块分公司,成为二级供应商。国际汽车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是5:3:2,即零部件生产商占汽车总利润的50%,整车厂占30%,销售商占20%。 
整车厂日渐趋于模块化和系统化采购,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,从而使得汽配厂正迅速地减少汽车的零部件数量,形成新的组合件模块。全球汽配供应商系统逐渐向宝塔型结构演变,形成三个清晰的层次:由一级厂商对整条供应链负责管理,围绕第一级的组件供应商以及零件供应商为二级和三级供应商,使得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。 2、 零部件企业已具备独立研发能力 
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。国际零部件大公司都参与整车厂的同步开发设计,根据整车需要供应系列化、模块化的配套产品。各大公司都有专门的研究机构。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围绕安全、环保、节能等重点领域,采用新能源、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制新车型,占领技术制高点。零部件企业研发超前,至少发展为与整车厂同步研发,且产品开发周期大幅缩短。整车生产厂对汽配的需要愈来愈多地依赖外部独立的零部件配套厂,零部件配套厂的责任不再只停留在传统的来样或来图加工状态,而是还要承担起产品的设计开发、制造检验、质量保证、及时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套责任。 
各大汽配厂商还纷纷把航天、航空和电子等技术应用于汽配和总成上,安全技术、电子技术、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以广泛应用。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,不仅在汽车产品上得以广泛应用,而且还延伸到开发设计、试制、生产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;不仅仅应用于单个汽配,而且已应用于系统总成。 
3、 零部件企业纷纷分离、重组和联合 
近年来,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,实行全球生产、全球采购,即由向多个汽配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;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;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。整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,要求汽配厂商不断地与之相适应,不但要求汽配生产企业扩大自己实力、提高产品开发能力,做到系统开发、系统供应,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,提供优质廉价产品。 
为集中精力做好整车装配核心业务,整车制造企业会进一步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和减少自身制造量。因此,零部件制造业在汽车工业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,它们不仅生产绝大多数的汽配、系统、模块等,而且也承担更多的研发工作。汽配行业也将进一步走向集中和垄断。 
这些变革都将推进全世界汽配行业并购、重组的进程,进而减少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数量。目前,世界汽配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种经营类型:一是大批量生产者;另一种是创新和集成潜力大的企业。前者产量高,而产品附加值较低,以低廉价格争取用户,从而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。后者则指那些细分市场者,他们专长于某一业务领域,擅长生产某些部件或系统,产品附加值高,从发展趋势看,这类企业创新能力都比较强,盈利状况好,其发展前景比较光明。 
4、 零部件生产精益化、敏捷化,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,工厂数字化 
现代化汽配生产与管理都是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,生产过程自动化、工具装配、检测仪表广泛应用计算机数控、加工中心和机器人,保证物流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,应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,做到成本最低,质量最高的优化目标。以美国福特等大整车制造商由传统的纵向经营、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、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。各大汽车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,逐渐降低了汽配的自制率,实行精益生产方式(LeanProduction)。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愈来愈重的成本压力,各大整车厂纷纷寻求建立新的全球供应链来降低成本。由于整车厂把成本降低的要求压给了各汽配制造商,汽配制造商别无选择,只能扩大发展全球供应链。 
数字工厂是电子计算机模拟和3D(即三维)虚拟广泛网络化的总概念。其主要应用目的,是围绕新产品,制定完整的工艺、生产设备(采购)规(计)划及其实施,工厂所有生产(工作)过程的全面控制与持续改进(善)。这意味着,生产(制造)的各种要素在规(计)划阶段就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方法进行模拟,确保最终制造出来的产品完全达到企业所设定的质量、工时和成本目标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了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,增强市场竞争力,策划实施了以C3P(CAD/CAE/CAM/PIM)为主的一体化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,大量采用IT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,如CAD/CAE/CAM/PIM、DigitalFactory、ERP等,使得新车型开发周期从过去的36个月缩短至1~12个月;新车型开发后期设计修改减少50%;原型车制造和测试成本减少50%,节约2亿美金开发费用;全球业务协同提高;投资收益提高30%。 
5、 5、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,电子商务应用逐渐广泛 
汽配产业的信息化,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:一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,二是指汽配产业的信息化。企业内部的信息化,是指以信息技术统筹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,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,提高管理水平、研发能力、经营水平,其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。汽配产业的信息化,是指通过现代因特网技术构筑汽车行业的信息网,以优化资源配置,以信息流来部分取代人流和物流,大大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率。实际上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,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为行业的信息化提供技术基础,反过来行业信息化为企业内部信息化提供发展的舞台。两者相互促进,相互协调,共同推进信息化的发展。 
友情链接: 昆山锐莱恩特